坚持质量优先与成果导向,悉心培育孵化标志性成果
学校现为上海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上海民办高职唯一),上海市特色(示范)高职院校、国家教育综合改革上海试点院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全国高职高专科研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市A级高校创业指导站,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16-2020年)(高等院校),上海市文明单位(蝉联五届),平安校园(蝉联五届),上海市文明校园。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实习就业质量。校企协同创建“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200余家,其中驻企驻校工作站12个,产学研合作企业128个,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育各类专业人才2.6万余名,就业率连续12年保持在98%以上,近两年就业率位居同类院校第一。
拥有国家级示范专业1 个,上海市一流立项(培育)专业3 个,上海市重点专业7 个,双证融通专业2个,上海高水平高职专业群2个。获教学成果奖18项,含国家级二等奖1项,上海市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全国教指委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上海市高职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上海民办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拥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19门,上海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4个,上海市教学名师5名,国家级规划教材10本,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7项。上海市标杆支部建设单位2个,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
2021-2022年,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1-3等奖341项,其中国家级奖项有102项。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奖6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有17项。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2021-2022年质量工程奖证书汇总
聚焦核心素养,落地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引领全面育人工作
我校开展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重点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专业特质、行业特征等,从“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两大维度,创建了“2维度4要素14要点”的思政教育引领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明确其中的思想政治内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以思政教育为引领的校本化宏、中、微观实施的“三、四、五”路径图谱,从实践上创新了“思政引领、融进专业、渗透课程、嵌入活动”的路径、方法和举措,并以护理、学前教育等专业为例,分析了不同行业职业的核心素养内涵特质,确保课程思政有载体、有目标、有内涵、有特色,能落地。同时,形成了支撑核心素养培育的系列制度和工作机制,创建了支撑核心素养培育的专业课程与活动体系,构建了空中课堂四平台、文化育人共同体、系列化教育应用场景的实施保障,以及基于ISO9001国际标准、PDCA闭环管理理念、专业建设关键领域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以核心素养培育为载体,落实课程思政,推进实施全面育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聚焦核心素养,落实五育并举,近几年学生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开设与专业化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劳动教育”;立足于思政政治教育引领,举办“建党百年百件红色经典珍藏文献特展”,并在多家主流媒体相继报道;学校在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啦啦操、健身健美等赛项中均取得突出成绩,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教指委和市级一类大赛等获奖数量位于上海高职院校前列等。
学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落地核心素养培育效果凸现并辐射多所高校。上海教育电视台《教视新闻》栏目采访报道、中国高职高专网全面报道,获得2022年上海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批上海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7项,获得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一等奖1项。

媒体报道佐证材料
强化优势 突出特色 聚焦内涵 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紧密对接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依托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集合优质资源,构建了以数字化、智能化六大专业为主体,对接一老一小紧缺民生工程的护理与学前教育专业为两翼的八大专业群支撑的“一体两翼”专业结构布局。
我校护理专业上海就业者50%以上被三甲医院录用,专业匹配度、半年离职率、母校满意度三项核心数据均远超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主持中国与欧盟教育委员会高等护理教育的对标研究工作,开展护理专业标准的调整优化等学术研究工作,与美国、荷兰、芬兰等护理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建立国际证书的考点(美国ISPN考证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证书)。主持上海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2021年9月,时任市委书记李强在上海市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曾亲自点名表扬“思博护理专业办出了特色和品牌”。护理学院院长、专业领军人物沈小平教授,在2022年12月荣获“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龚正市长亲自为他颁授荣誉奖章和证书。
在护理专业品牌的引领下,我校逐渐形成了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重大紧缺民生工程紧密对接的专业结构布局,现国际商务、建筑工程技术、学前教育、大数据技术等专业崭露头角,全力打造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群示范高地。


批示等佐证材料
我校获得入选教育部第一批“数据中台”试点学校
2022年,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一批智慧大脑“数据中台”试点院校,这次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我校多年以来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结果。 我校为上海市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上海市特色(示范)高职院校、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市安全防范技术协会副主任单位、高校(民办)安防指导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
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以信息化应用和教育教学需求为出发点,从网络化建设经数字化建设到现在智能化建设逐步推进,目前校园网形成10G核心主干网,有线与无线网络共计9732个信息点,3个私有云平台,拥有虚拟服务器203台,建成上海高校首个全智能节能型行机水冷数据中心,网络数据存储达空间200T,校园安全监控点达1372个。
学校坚持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办学深度融合为建设理念,以“信息技术深化数据驱动的教育环境建设、信息技术深化泛在的数字化教育应用场景建设”为主要任务,逐步形成了大数据资源中心、智能监控中心、应用服务中心、以及智慧教学中心。大数据资源中心(一网共源):形成“六个统一”的标准,拥有数据量达110T的教学资源、视屏资源、课程资源、管理资源等数据资源,为信息素养培训,自主学习,技能实训,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等提供丰富的资源。智能监控中心(一网统管):形成“云管、人防、安防、技防”(四维)一体的多层多级监控平台,从教育教学与就业监督管理、技术团队培养、校园安全防护、网络技术防护等全方位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应用服务中心(一网通办):形成具备自主研发、移动应用、技术输出的管理与服务平台,先后建成了建成了一网通办系统、数字校园全业务系统、各类移动APP系统等,自主开发系统52项,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4项,引进平行课题48个,纵向课题5项,获得研究经费300余万,有力支撑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智慧教学中心(一网智学):以服务学习为宗旨,打造校内智慧化示范点,主要包括两室(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一馆(智慧图书馆)、两中心(自助录播中心、自主学习辅导中心),通过以点带面,提升校园环境智能感知能力和智慧化服务能力,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化教学环境。建成信息化教学应用场景5个,智慧录播教室7个,引入网络课程1103门,建设网络课程561门,拥有国家级开放课程1门,市级开放课程和资源库9个,市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
学校数据治理从场景化治理逐步向全量化治理过度,以“教育部智慧大脑‘数据中台’试点校”为契机,完成学校数据体系建设。并按教育部的标准规范学校信息标准,现在完成教育部标准58项,学校数据标准48项,建立全校统一数据资源库,按照标准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实现自动对数据进行纠错、预警、梳理、清洗,目前每天完成数据自动采集约1500条,自动上报教育数据中台达30条。
信息化促进我校实现教育改革,促动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内生动力。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职业素质平台+专业技术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制度架构和运行机制已初步形成,三种变革已经形成。1.“课程融合,三教改革”引动课堂变革,形成课程改革五大核(即: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思政植入,教学内容重构,实践教学再造),教材改革四部曲(即:新技术教材,融合综合教材,新形态教材,数据技术+专业特色教材),教法改革三重奏(即:行动导向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情景化硬功课堂教学)。2.信息化助力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以护理专业为试点,推进以“对接国际标准、培养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利用“幼乐美”虚拟幼儿园平台,以学前教育专业为试点,推进以“深度学习”和“高阶训练”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环境艺术设计”为试点,利用微课直播平台,推进“专业产业”“学生学徒”“实训生产”“名师大师”四位一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3.信息技术赋能产业学院建设和创新专业实践平台改革,顺应上海城市“四大品牌”定位的要求,探索新时代职教人才培养之路,主动适应上海产业升级发展人才需求,传承工匠精神,学校与宝业集团成立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成立华为ICT学院,与理想汽车集体成立理想汽车学院。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训实习实践、学生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科技创新、教师/学生技能大赛、科研等有机结合,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近3年,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上海市一流立项(培育)专业,8个上海市重点建设专业、2个双证融通专业、1个“现代学徒制”专业。学校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职业智慧教育”平台课程4门,参与职业教育国家级资源库建设2项,上海市精品课程6门,市级开放课程3门,主持省级以上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4项。学校获得全国信息素养大赛获奖5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市级比赛一、二等类获奖71项,教师获得市级信息化教学比赛4项,信息化安全比赛1项,学生获得国家级信息化相关大赛奖项77项,其中一等奖13项,上海市星光杯职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109项。

荣誉证书等佐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