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督查自评报告

发布日期: 2022/1/31  作者: 思博管理员   浏览次数: 119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建设好辅导员这支队伍,是高校完成这项根本任务的关键之一。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建设情况将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实效,因此,必须坚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工作,努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从辅导员队伍结构来看,我们的辅导员队伍群像的主要特征是:年轻化、高学历、资历浅、中等收入、行政级别低、思想政治素质较高。辅导员岗位对于年轻人才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年轻辅导员工作有激情、有亲和力、有创新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活力。 辅导员队伍结构 截至2021年11月30日,我校专兼职辅导员共有52名,其中,专职辅导员有51名,兼职辅导员有1名。
1.1 辅导员年龄结构
专兼职辅导员中,30岁以下青年辅导员占总值的72.5%,30-41岁的中年辅导员约占16%,而41-50岁的辅导员约占12%。由此可见,我校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特征,一方面,辅导员的低龄化促使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和谐,学生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另一方面,日益年轻化的辅导员队伍为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活力和创新力。工作满3年及3年以上的有17名,占总值的33.3%。
1.2 辅导员政治面貌结构
专兼职辅导员中,共产党员有38名,占总值的74.5%,反映了辅导员综合素质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间,这要求我们严格依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来选拔和培养人才。
1.3 辅导员学历和职称结构
专兼职辅导员中,获得大学本科学历有23名,占总值的45.1%,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有26名,占51%,反映了辅导员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的明显提高;而初级及以下职称的辅导员仍占了大多数,共44名,占86.2%,中级职称不足10%,从“大思政”环境来看,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研究生比例和中级职称比例。
1.4 辅导员工龄结构
在辅导员工作岗位3年及以下的专职辅导员占68.75%,工作满3年及3年以上的有17名,占总值的33.3%。这说明了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很多人毕业后的第一份职业,侧面反映了辅导员岗位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辅导员工作具有明显的亲和力和灵活度,也吸引了年轻的毕业生将其作为职场的敲门砖。
一、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现状
     2.1 辅导员职业选择原因
     关于辅导员从事本工作的主要原因,约58.8%的辅导员是为了今后发展,37.3%的辅导员表示与个人志向有关。这进一步证实了辅导员职业在年轻人才中的吸引力和优势力。
    2.2 辅导员角色定位 从排序结果来看,88.2%的辅导员将自身角色定位为思政教育的承担者,78.4%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是学生权益的保护者,76.5%的辅导员认为自身角色是心理健康的辅导者。
   2.3 辅导员岗前和专业培训 关于辅导员的岗前培训,100%的辅导员表示自己在上岗前接受了一定时数的培训;而专业 培训是指与从事辅导员工作高度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学习,认为培训常态化(每学期5次以上)的占19.6%,偶尔进行培训(1-2次)的占58.8%,认为几乎没有专业培训的辅导员不足4%。
    2.4 辅导员工作表现和满意度 在辅导员对自身工作表现的自评中,66.7%的辅导员认为自己非常投入,29.4%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比较投入,表明辅导员的职业贡献度非常高;在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问题中,68.6%的辅导员认为比较满意,值得注意的是,19.6%的辅导员对自身工作不太满意。
    2.5 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关于是否愿意将辅导员作为终身职业的问题上,仅有2位辅导员表示比较愿意,62.7%的辅导员表示不太愿意,此外,约78%的辅导员(经常或有时)考虑转岗。由此可见,辅导员对其自身职业缺乏职业认同感,这也是辅导员队伍缺乏稳定性,部分辅导员“人在心不在”,职业倦怠明显,工作缺乏热忱的重要原因之一。
    2.6 辅导员工作主要困扰 66.7%的辅导员认为目前工作面临的主要困扰是职责界限模糊和工作任务过重,58.8%的辅导员认为突出问题是看不到发展空间,56.9%的辅导员表示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机制不合理。这些也造成了“人未走心先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2.7 辅导员对专业化职业化的需求 62.7%的辅导员表示目前辅导员队伍急需提升的是专业能力和心理素质,56.9%的辅导员认为最重要的是政治理论素质;此外,绝大多数辅导员认为最有效提升的途径是加强课程理论学习和开展案例交流,占88.2%。
二、辅导员队伍建建设成效
1、我校推进各项辅导员管理办法 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设立高校专职思政教师专项岗位津贴的通知要求》,制定了我校《住校辅导员岗位职责与考核评价办法》、《住校辅导员岗位津贴发放核拨规定》、《学管办主任岗位职业于考核评定办法》相关文件,要求辅导员紧密配合学校学生工作的部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态度予以指引、对人身财产安全的防护予以告诫、对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同时学生处特制定辅导员精细化工作台账(一班一表),从辅导员个人信息、班级基本信息、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日常管理工作情况、特色项目五大板块中,量化反馈辅导员带班工作成效,落实好学生疫情防控、评优选先、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
2、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系列主题班会课程化设计大赛暨辅导员职业能力提质培优化工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市教育大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我校有序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系列主题班会课程化设计大赛暨辅导员职业能力提质培优化工程,有32名辅导员老师参与。前期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提交课程大纲及教案,评选出一等奖:卢小希、王书吟;二等奖:严明、类延钊、王心怡;三等奖:杨菲、钱健、阿卜杜喀哈尔·杰力力。其中,王书吟和阿卜杜喀哈尔·杰力力两位老师在校级层面进行了主题班会展示。
二、结论
从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现状来看,集中反映的问题有:
(1)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高,岗位黏性不足。大多数辅导员的职业思想不稳定,势必会影响整个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辅导员岗位虽是“敲门砖”,但不是“过渡桥”,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增强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吸引力和优势力,不仅要提高辅导员的工资待遇,更重要的是提供他们的“精神福利”,这样才能留住优秀人才;
(2)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长期以来,辅导员职业标准定位模糊,任务繁杂,职责宽泛,在学校中处于边缘化地带。辅导员所做的大量工作是维持学生学习和生活稳定的“保姆式”工作,使辅导员精力分散,疲于奔命,工作压力大,难以自我发展。我们认为辅导员虽然要承担大量琐碎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但承担并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他们的工作主体;
(3)缺乏专业理论和政治素养,培训机制有待健全。辅导员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结构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