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自然观察室进入全国幼儿园自然教育公益直播课 广受欢迎

发布日期: 2022/1/10  作者: 思博管理员   浏览次数: 906  

 

1月7日晚19:00,全国幼儿园自然教育与游戏课程公益展播举行第七讲,我校人文教育与学院兼职教授周念丽、执行院长刘毅以及学院曾军、杨刘园四位专家教师受邀分享《自然教育中的人文艺术审美教育——自然观察室邂逅古典诗词》,直播课在线观看人数达到万余人次,其中有200多位幼儿园园长参与听课。





为纪念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诞辰130周年,传承“活教育”思想,推动自然教育课程发展,高睿教育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和柯小卫教授等专家,组织全国11个单位14名学者、园长,举行11场自然教育与游戏课程公益展播。我校为第七场公益直播课。

 本次公益直播课放在了人文与教育学院自然观察室,在周念丽教授的主持下,刘毅、曾军、杨刘园三位主讲人主要讲述了学校人文教育学院设置自然观察室的初衷,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如何渗透到自然观察室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感,通过综合活动幼儿能够获得的素养有哪些四个方面的内容,采取现场访谈、同时穿插学院师生在观察室吟唱古典诗词以及幼儿走进学院联合开展综合活动等教学视频,内容丰富,带给屏幕前幼儿教师等观看者关于自然教育中人文艺术审美教育的一些启发和思考。

我校人文与教育学院自然观察室的建设理念,一是对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围绕“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教育思想,打造活泼、灵动、有生气、有情趣的自然教育情趣实训室。二是自然教育:“亲自然物”——帮助个体亲近自然、感知自然、认识自然、喜欢自然;“亲自然性”——在与自然互动中,感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体验自然与人类亲密的联结,激发亲近自然的天性。自然观察室的功能定位是面向高职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以大学生,小朋友为主体,为自然教育和情趣教育提供鲜活、生动、随手可得的教学资源。主要目标是打造“亲自然环境”、开发“亲自然课程”、培养“亲自然能力”、践行“真自然教育”。主要内容是根据苔(苔藓类)、蕨(蕨类)、种(种子)、果(果实)、农(农作物)、养(种植养殖区)六大区域划分。同时配套三大运行机制,一随季节流动:随着季节变化,展示的植物种类和形态也会定期调整,让观察站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和魅力;二随课程流动:专业核心课程结合教学内容,挖掘自然教育和情趣教育的资源;三随园·校流动:开发幼儿园综合主题活动,把活动“送出去”,把幼儿园孩子和老师“请进来”。



学院围绕自然观察室内涵建设,成立了课程开发团队,围绕实训室教育资源如何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如何与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如何与教师科学人文素养进行融合、如何与幼儿园活动进行融合,设计相应的课程和实践活动。同时定期举行大教研活动,如跨教研室教研活动,跨课程、跨课程组跨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共同讨论,交流如何挖掘实训室中自然教育的教学资源,如何将这些教学资源有效、自然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如园校联合教研活动,邀请幼儿园园长、教研员、课程组长等骨干教师,共同讨论,开发和设计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水平,能够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活动。



目前,教育学院围绕自然观察室的自然教育资源,与浦东新区东城幼儿园、政海幼儿园等多家幼儿园和托育园开展校园合作,以“秋天的色彩”、“认识菖蒲”、“豆子的旅行”、“珍惜米宝宝”、“蔬菜交响乐团”、“会魔法的苋菜”“我是能干的小菜农”等为主题,设计了若干幼儿园主题活动,邀请小朋友们走进学院哥哥姐姐的大学课堂,开展艺术主题,劳动主题的课程实践学习活动。同时,学院也带领师生走进幼儿园,开展植物培育的现场教学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和幼儿园的老师一起完成幼儿种植园的环境创设。
接下来,围绕自然观察室,教育学院将进行更多有意义的探索和建设,让自然观察室真正为专业内涵建设注入活力。